中國網28日訊 6月28日,教育部召開第六場“教育這十年”“1+1”系列新聞發布會,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管理司司長周為、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長田立新介紹了國家語言文字事業十年改革發展成就。清華大學教授黃德寬對黨的十八大以來語言文字事業十年發展進行點評。
黃德寬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語言文字戰線認真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取得一系列新發展成就,具有五個鮮明的發展特點。
一是站位更高遠。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之大者”的重要論述,深入把握語言文字作為文化資源、經濟資源、安全資源、戰略資源的深刻內涵,將語言文字事業發展理念提升到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語助力強國的高度。主動對接國家安全、祖國統一、大國外交等黨和國家大局中的語言需求,以大情懷、大視野構筑大格局,全口徑推進語言文字工作,全視角關注社會語言生活,全方位提升國家語言能力。這十年來語言文字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二是初心更堅定。牢記“為中國人民謀幸?!钡某跣淖谥?,自覺融入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洪流,自覺融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偉大斗爭,主動服務人民群眾的多樣化語言需求,實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在全國范圍內基本普及的奮斗目標,推出一大批服務社會應用的語言文字規范標準和信息化資源平臺。這十年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在黨的語言文字事業百年歷程中熠熠生輝。
三是內涵更豐富。拓展事業發展內涵,加大語言文化建設力度,將中華優秀語言文化的傳承、發展、弘揚、傳播作為新時代重要工作任務,通過一系列重大語言文化工程,不斷在全社會掀起“漢字熱”“詩詞熱”“傳統文化熱”,產出一大批基于專業研究、可以永續留存、正在走向世界的語言文化成果。這十年來語言文字事業主動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體現了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堅定的文化自信。
四是視野更寬廣。堅持胸懷天下,樹立全球視野。世界語言大會和《蘇州共識》、世界語言資源保護大會和《岳麓宣言》、雙邊多邊語言文字國際交流與合作、面向“一帶一路”建設的語言服務、中文國際地位的持續提升,“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的機制建設,亮點紛呈。這十年來語言文化國際交流合作取得重要突破,我國語言文字事業國際影響力持續提升。
五是體制更完善。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部署,堅持大語言文字工作思路,積極向現代治理轉型。國家語委委員單位不斷充實、體制機制不斷完善,語言文字法治建設取得突破,語言文字科研體系日漸成熟,人才隊伍體系建設更加有力,語言文字工作治理體系基本形成,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其中,語言生活皮書在推進語言文字治理現代化中發揮重要作用。這十年來,語言生活系列報告即皮書從1種快速發展到“4+N”類,京、穗、滬等先后推出城市和區域語言生活皮書,打造皮書系列方陣。皮書全面報告語言文字的政情、社情、學情和世情,向社會傳播和諧語言生活理念,為社會語言文字應用解疑釋惑,向政府各部門提供語言文字決策參考,向學界推廣語言研究理念、提供扎實權威的研究資料,資政、啟民、育才的功能全面顯現,為社會語言生活和諧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黃德寬以“歲月不居,未來可期”寄語語言文字事業未來發展。他表示,“十四五”時期是語言文字事業向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五年,相信語言文字戰線一定能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秉承家國情懷,努力開創新時代語言文字事業發展新局面。(文/彭可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