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在教育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為更好服務提高落實“雙減”工作的水平,大力促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教育部在總結“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運行服務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建設與應用方案》,并將原來的“云平臺”改版升級為“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現已上線試運行。
呂玉剛表示,平臺建設堅持了“四個原則”。一是堅持需求牽引,統籌考慮學生、教師、家長和學校等方面的使用需求,注重以用為本,大力加強資源的建設與應用。二是堅持共建共享,注重系統謀劃、整體設計、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切實提高資源建設共享效益和運行保障水平。三是堅持育人為本,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為中心,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嚴格資源質量標準和技術規范,確保資源專業化精品化體系化。四是堅持集成創新,適應課程教學改革和信息技術發展,加快教育資源數字轉型和智能升級步伐,不斷豐富完善更新資源,升級迭代服務功能。
“升級后的平臺進一步豐富了原有的專題教育和課后教育資源,新增了課后服務、教師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實踐經驗等4類資源,進一步凸顯了服務‘雙減’工作的需要?!眳斡駝偨榻B,平臺現有資源達到21334條,其中新上線10335條,比原來增加接近一倍,另外還外部鏈接了60個專業網站共享有關資源。課程教學資源在國家統編教材和人教版教材教學資源基礎上,新增加了北京版、蘇教版、北京師大版、教科版、外研版等7個版本116冊教材的課程教學資源,同時上線了66家出版單位的1834冊電子版教材。下一步,還將通過多種方式不斷豐富擴充資源并全面上線各教材版本的教學資源。
呂玉剛表示,“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各類資源全部免費使用。經過2至3年的努力,要實現平臺體系協同化,基本形成定位清晰、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平臺體系,基本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利用平臺資源教與學成為新常態。(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趙晨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