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1日訊 3月1日,2022教育新春系列第四場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建設與應用有關工作進展情況。
呂玉剛介紹,為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更好服務提高落實“雙減”水平,大力促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教育部在總結“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運行服務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建設與應用方案》,并將原云平臺改版升級為“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
按照《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有關精神,教育部在2020年疫情突然爆發的情況下,緊急開發建設了“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主要提供專題教育和課程教學兩大類優質資源,為支撐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和學生平時自主學習、教師改進課堂教學發揮了重要作用,至今累計瀏覽次數達64億,特別是去年7月“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日均瀏覽數量顯著增加,受到師生、家長和社會廣泛好評。
當前,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為構建網絡化、個性化、數字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們要充分利用科技賦能,加速推進教育信息化進程。特別是隨著“雙減”工作的深入實施和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對共享優質教育資源、以信息化助力教育現代化提出了迫切要求,亟需進一步加強建設與應用,拓展平臺功能、豐富平臺資源,更好地服務學生自主學習、服務教師改進教學、服務農村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服務家校協同育人、服務應急“停課不停學”等。按照教育部推進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的總體部署,適應新形勢新需要,進一步升級“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使之成為助推基礎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驅動和有力支撐。
“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建設的總體考慮為:堅持“四個原則”,即堅持需求牽引,統籌考慮學生、教師、家長和學校等方面使用需求,注重以用為本,大力加強資源建設與應用;堅持共建共享,注重系統謀劃、整體設計、部門協同、上下聯動,切實提高資源建設共享效益和運行保障水平;堅持育人為本,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為中心,注重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嚴格資源質量標準和技術規范,確保資源專業化精品化體系化;堅持集成創新,適應課程教學改革和信息技術發展,加快教育資源數字轉型和智能升級步伐,不斷豐富完善更新資源,升級迭代服務功能。
平臺建設重點實現“四化目標”,經過2至3年的努力,實現平臺體系協同化,基本形成定位清晰、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國家基礎教育平臺體系;網絡運維順暢化,基本具備支撐平臺穩定運行、性能可靠、信息安全的基礎設施條件;精品資源體系化,基本建成導向正確、科學專業、覆蓋廣泛的高質量基礎教育資源體系;融合應用常態化,基本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利用平臺資源教與學成為新常態。
此外,重點完成“三項任務”也是平臺建設總體考慮的層面,即系統完善平臺整體架構,“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重點承載面向中小學的各類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建立資源分發共享機制,將平臺資源按各省(區、市)需要分布式部署到省級平臺,不具備條件的省份可直接使用這個平臺;開發匯聚各類優質資源,聚焦服務全面育人,開發匯聚包括專題教育、課程教學、課后服務、教師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實踐經驗等六個版塊的優質資源;深入推進教育教學應用,充分發揮“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
會上,呂玉剛還介紹了“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升級后的主要內容。
升級后的平臺進一步豐富了原有的專題教育和課程教學資源,并新增加了課后服務、教師研修、家庭教育、教改實踐經驗等4類資源,共有6個版塊,進一步凸顯了服務“雙減”工作的需要。平臺資源建設得到了文旅部、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協、中國文聯、人民日報、新華社和北京、上海、江蘇等省份教育行政部門及有關高校的大力支持。平臺現有資源達到21334條,其中新上線10335條,比原來增加接近一倍,另外還外部鏈接了60個專業網站共享有關資源,資源總量得到大幅增長。下一步,還將通過多種方式不斷豐富擴充資源。
專題教育資源包括黨史學習、愛國主義教育、憲法法治教育、品德教育、勞動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生命與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態文明教育等9類資源。
課程教學資源在原有的國家統編教材和人教版教材教學資源基礎上,新增加了北京版、蘇教版、北師大版、教科版、外研版等7個版本116冊教材的課程教學資源,同時上線了66家出版單位的1834冊電子版教材。下一步將全面上線各教材版本的教學資源。
課后服務資源包括科普教育、體育鍛煉、文化藝術、經典閱讀、研學實踐、影視教育等6類資源。
教師研修資源包括思政師德、通識研修、學科研修、作業命題、幼教研修、特教研修等6類資源。
家庭教育資源包括家庭教育觀念、家庭教育方法和家庭教育指導等3類資源。
教改實踐經驗包括各地中小學黨建德育、落實“雙減”、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特殊教育、教學成果、教育信息化、綜合改革等9類典型經驗。
呂玉剛同時對平臺建設應用保障措施進行了介紹。
一是保障運維條件。把“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運維納入國家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優化完善基礎設施,因需配備服務器和帶寬資源,保障平臺暢通運行。指導地方加大學校終端設備配備力度,適度增加學校和班級網絡帶寬,確保學校有效便捷使用平臺的資源。強化“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網絡安全管理,明確等級保護要求,落實網絡安全技術保障,健全網絡安全責任制,確保平臺網絡運行安全和數據安全。
二是嚴把資源質量。區別不同類型資源,分別制定資源建設質量標準,健全資源質量審核機制,堅決防范意識形態風險,切實把好政治關,堅持科學性,注重規范化;充分運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手段,最大程度地還原真實場景,豐富資源呈現形式,助力提高資源使用實效性。鼓勵有關單位和個人積極參與“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資源建設工作,對于入選平臺的優質資源,教育部將頒發相應證書;對于觀看次數多、評價反映好、使用效益高的資源,對提供者給予一定的獎勵;把資源提供和使用情況作為教學成果評定、職稱評聘和評優評先等方面的重要依據。
三是強化平臺應用。面向戰線全面部署,指導各地各校將充分應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資源作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和有力抓手。加強使用培訓指導,將“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資源的有效使用納入各級教師培訓,作為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重要內容,強化依托平臺資源開展應用培訓;加強學生使用平臺資源的指導,培養學生提高使用能力。健全應用激勵機制,“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各類資源全部免費使用,將平臺資源常態化應用納入學校教學管理基本要求和教育督導評價重要內容,及時評估應用成效;建立教師應用資源跟蹤考評機制,引導教師積極學習借鑒平臺提供的優質資源改進教育教學,不斷總結經驗,重點推廣一批應用成效顯著的典型案例。加大宣傳交流力度,促進家長和社會全面了解“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的內容、功能作用和使用方法;加強與中央主流媒體溝通,積極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平臺的國內國際影響力。
對于平臺下一步的工作考慮,呂玉剛說,“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建設與應用將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邊建邊用的思路,持續加強建設,不斷增強功能、擴充資源、提高服務水平。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的同時,“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已經上線試運行,歡迎廣大師生、家長和社會各界提出寶貴意見,教育部將根據試運行情況和大家的意見建議進一步完善,并于3月底正式上線運行。試運行期間,原有的“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繼續運行。(文/雷后蘭 賀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