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楊娜 發自北京 12月29日,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從教育部召開的發布會上了解到,我國中小學“廁所革命”在保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提升中小學生文明素質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亞昌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教育系統積極推進中小學、幼兒園改廁。2013年至2018年共改造14.1萬所中小學、幼兒園非衛生廁所。2019年啟動實施“中小學?!畮锩袆佑媱潯币詠?,完成了6.7萬所中小學、幼兒園非衛生廁所改造,除西藏、青海、新疆等地少數學校因糞污處理難未改廁外,全國中小學、幼兒園廁所基本達到了安全、清潔、實用的要求。同時,各地還同步解決廁位不足、男女廁位比例不合理等問題。
據了解,各地各校在推進中小學改廁工作中,一是因地制宜解決改廁技術難題,堅持“宜水則水、宜旱則旱”,建設了水沖式廁所、施干封式衛生旱廁改造、探索使用了微生物降解等改廁的新技術。二是保障改廁資金等條件。教育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加大中央資金對中小學改廁的支持力度。地方教育、發改、財政、生態環境、衛生健康、住房城建、農業農村等部門形成合力,做好中小學改廁的項目審批、資金保障、糞污處理等工作。三是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做好糞污清運及處理、安全管理、設施設備維護、保持環境衛生等廁所管理維護工作,深入開展學生衛生健康、文明如廁教育。
劉昌亞表示,大力推進中小學改廁,保障了中小學生、在園幼兒的身心健康。廁所衛生條件的改善,降低了腸道傳染病發生和傳播的風險。衛生廁所建設補齊了農村中小學“廁所環境衛生條件較差”這一短板,城鄉學校辦學條件差距進一步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