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校畢業生規模909萬,同比增加35萬。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復雜嚴峻。
“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中央各有關部門、地方黨委政府、高校、用人單位以及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下,2021屆高校畢業生就業局勢總體穩定?!痹诮裉旖逃空匍_的第四場“辦實事 見實效”系列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帶來了好消息。他表示,根據國家統計局12月15日發布的數據,今年1—11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07萬人,超額完成全年預期目標,“其中高校畢業生就業為全國就業大局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
多措并舉穩就業
面對近千萬高校畢業生,如何“穩就業”“保就業”?
“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根本要靠市場?!蓖踺x表示,教育系統抓住了促進供需對接的牛鼻子,創新方式開拓市場性崗位。
從數據可以看出這一舉措釋放了多大能量。教育部會同社會招聘機構,持續舉辦“24365校園招聘服務”,截至9月1日,為2021屆畢業生總計提供崗位信息2300余萬條,畢業生投遞簡歷6300余萬份;指導各地各高校持續舉辦校園招聘活動,今年3月以來平均每周舉辦校園招聘會1萬場以上;會同20多個部委,舉辦專場招聘會54場,提供崗位信息近500萬個……
一套組合拳,為高校畢業生就業打通渠道。
在優化升級就業指導服務方面,教育部與各地教育部門共同打造“互聯網+就業指導”公益直播課,累計舉辦46場,觀看人次超過1.35億;推出“畢業班輔導員管理服務平臺”,全國高校8萬余名就業工作人員和畢業班輔導員全部注冊并在線提供服務。在用足用好政策性崗位方面,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加快招錄進程。在升學方面,2021年繼續適度擴大了升學規模。
如何做好就業困難群體幫扶,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王輝表示,2021屆畢業生中,來自低收入家庭的畢業生達50萬人以上。截至9月1日,低收入家庭高校畢業生就業保持總體穩定,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這背后,是多方的努力——各地各高校按照“一人一檔”“一人一策”要求,普遍建立了重點幫扶臺賬;教育部會同國家開發銀行等相關單位開展專場招聘,提供崗位5.6萬個;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舉辦了中央企業面向新疆、青海、西藏少數民族畢業生專場招聘活動,有力促進了低收入家庭、殘疾等重點群體就業。
廣東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邱克楠介紹,2021年廣東省教育廳推動擴大畢業生基層就業補貼覆蓋范圍,年內全省累計發放基層就業補貼近6億元,惠及畢業生超17萬名;發放求職創業補貼1.5億多元,惠及困難畢業生超5萬名。
校企合作育人才
舉辦專場招聘活動50余場,提供崗位信息近67萬條;組織舉辦“重點領域校企供需對接會”和“高校與中小企業供需對接網絡大會”,推動部門、行業、企業和高校緊密對接……今年5月17日,教育部成立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就指委”),設立了19個分行業就指委,構建起用人單位與高校溝通協作新機制。
“就指委是新平臺、新組織,需要集眾智、聚合力?!蹦茉磩恿π袠I就業創業指導委員會是分行業就指委之一,該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黨委書記陳峰介紹,自成立以來,能源動力行業就指委聚焦供需關系,提出建立“人才培養—充分就業—質量反饋”的就業工作閉環體系,全力打造高質量服務“專家庫”,為相關高校畢業生提供招聘服務、就業指導、創業指導、生涯規劃、學術研究的指導與服務。
與此同時,企業在人才“選、用、育、留”上持續發力。
“2021年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招聘高校畢業生總計4850人,同比增加1600余人,增幅近50%?!敝袊娮有畔a業集團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主任楊怡星表示,公司目前已與國內26家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打造北京未來科學城、海南創新研究院等10余個實習基地,共建4個國家級實驗室和12個博士后工作站,實現了產學研深度融合。
此外,面向2022屆畢業生,教育部組織實施供需對接就業育人活動,推動校企合作,深化就業與培養有機聯動、人才供需有效對接。目前已匯總發布了281家用人單位的2804個項目指南,同時舉辦了“全國中小企業人才供需對接”活動,已有1000余所高校、2800多家中小企業參與對接。
就業瞄準“國家需要”
“最熱血高?!泵栆蚝味鴣??
發布會上,南京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史國君介紹,學校加強價值引領,支持畢業生到重點領域就業?!耙皇欠e極推進大學生征兵工作。我校參軍人數連續12年位居江蘇省本科類院校第一。今年151名應征入伍學生中,畢業生占41.7%。二是發揮創業帶動就業作用。近3年,500余名畢業生自主創業,吸納800余人就業。三是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鼓勵畢業生參加‘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國家和地方基層項目招錄,在甘肅隴西、青海海南州等地建立就業創業實踐基地,引導畢業生到西部就業創業,畢業生選擇到基層單位就業占比達65.7%?!?/p>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愈發突出“國家需要”的價值取向。
王輝介紹,2021年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實施“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西部計劃”等國家基層就業項目,部分地方因地制宜實施了地方基層項目,推動畢業生到基層就業人數持續增長。同時,教育系統配合兵役部門積極推進“一年兩征”征兵改革,組織開展“征兵宣傳進校園”等活動,大學生已成為新兵征集的主體。
當下,網信產業高速發展,中國電子企業迎來大好機遇。楊怡星表示,下一步會加大與高校的合作力度,把具有中國電子特色的專業課程和企業文化課程納入合作高校培養體系,激發大學生獻身國防科技產業的熱情。
“2022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1076萬人,同比增加167萬,規模和增量均創歷史新高?!睂Υ?,王輝表示,11月19日,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共同召開網絡視頻會議,對做好明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教育部啟動實施了“2022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行動”“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宏志助航計劃——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培訓項目”等,全力促進2022屆高校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本報北京12月28日電 記者 林煥新 董魯皖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