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12月27日訊 12月27日,教育部在京舉行第三場“辦實事 見實效”新聞發布會,介紹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有關情況。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嘉賓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吳巖司長,中山大學校長、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理事長高松校長,還有青海省教育廳梅巖副廳長,遵義醫科大學劉建國校長。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吳巖司長發言中表示,中西部高等教育是中西部發展的戰略內生力量,相當程度上影響著中西部全面振興大局,影響著我國高質量發展全局。黨中央高度重視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2020年9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委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關于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見》,強調要激發中西部高等教育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推動形成同中西部開發開放格局相匹配的高等教育體系。今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相關文件。
近年來,教育部將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作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扎根中國大地辦大學重要指示最直接最具體最生動的戰略實踐,作為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發展重大政治任務,積極調整優化區域高等教育戰略布局、加快完善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機制、加大對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中西部高等教育辦學水平、人才培養質量、科研創新水平、社會服務能力不斷提升,高校師生和人民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
第一,抓統籌,匯資源。主要做了四件大事。
一是實施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自2012年起,教育部會同國家發改委啟動中西部高?;A能力建設工程。工程以夯實辦學基礎、改善教學條件為目標,以“填平補齊”為原則,重點加強實驗室、圖書館等基礎辦學措施和信息化建設,累計支持173所中西部高校教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300余項?!笆濉逼陂g,累計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07億元。
二是實施中西部高校提升綜合實力工程。2013年起,教育部會同財政部,在沒有教育部直屬高校的13個中西部省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支持1所地方有特色、高水平大學建設,實施“一省一?!焙汀耙恍R话浮?引導各高校合理定位,主動融入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立足當地、服務當地?!笆濉薄笆濉逼陂g,每年每校由中央財政支持約1億元。2018年,該項工作正式轉為部省合建機制。
三是實施省部共建中西部高校工作?!笆濉币詠?教育部與相關部委、地方政府、大型企業深入開展共建教育部直屬高校和地方高校工作,新增共建中西部高校39所。共建促使中西部高校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土地、編制等支持大幅提升?!笆濉逼陂g,中西部省部共建高校經費大幅增加,總計超過500億元,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重點共建帶動中西部各地政府投入建設資金超190億元。
四是實施對口支援中西部高校工作。積極開展119所中央部門所屬高校和東部高水平地方高校支援103所中西部高校工作,實現了西部12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覆蓋。通過對口支援,教育部單獨劃撥定向單招博士指標4507個、碩士指標1522個,為受援高校教師提高學歷水平開通了綠色通道,極大提高了西部高等教育自我發展的造血能力和內涵式發展水平,實現了招生規模、科研經費、學位授予點數量等辦學指標的快速增長。
第二,抓基礎,優結構。我們主要做了三件大事。
一是優化學科專業結構。以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為引領,打造特色優勢專業,增強服務區域發展能力。西部高校結合自身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新增本科專業布點數1萬余個,新增了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草業科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糧食工程、藏藥學、資源勘查工程、邊防管理等一大批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急需緊缺專業。
二是提升高校課程質量。面向西部高校提供近14萬門慕課及小規模訂制課程服務,幫助西部高校開展混合式教學超200萬門次,打造出與本校課堂教學相融合的混合式“金課”。中國高校計算機教育慕課聯盟創立的跨區域跨校在線開放課程模式,以1個名師引領共建共享1門慕課,跨區域協同M所高校建設混合式課程,使N個學生受益。比如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成員單位,華東理工大學與相距超過4000公里的喀什大學共同組成教學團隊,用線上同步課程、線下輔導加針對性補課的方式完成了一個學期的《無機化學》的授課,盡管課程難度加大,但教學質量顯著提升,學生普遍反映收獲很大。自2015年起,喀什大學陸續引入線上課程,至今已開放通識教育線上課程近2000門次,極大地改善了學校通識課程資源和師資缺乏的局面。
三是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對口支援共選派900余名干部到中西部高校掛職工作,選派9700余名學術水平高、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到受援高校開展實地授課、學術講座等交流活動。中西部高校共選派3800多名管理干部到支援高校掛職鍛煉、8800多名教師到支援高校進修學習。如清華大學在對口支援青海大學過程中,接力推薦4位專家擔任青海大學校長,帶去了最新的辦學理念和治校方法。同時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華東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大學等高校,開展團隊式精準化對口支援,為促進青海大學的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三,抓重點,補短板。主要做了兩件大事。
一是開展定向醫學生培養。加強中西部衛生健康人才供給,推進農村訂單定向本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探索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基層衛生人才培養模式。實行單列志愿、單設批次、單獨劃線、提前批次招生等方式,實施“兩免一補”政策,確?!吧系脕怼?。形成了“小病善治,大病善識,重病善轉,慢病善管”的全科醫生崗位勝任力培養模式,保證了能“用得上”?;緦崿F了定向生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已為中西部22個省份3萬個鄉鎮衛生院培養了7萬余名定向醫學生,確?!跋碌萌ァ?。如遵義醫科大學已累計招收培養了2147名定向生,700余名畢業生全部到鄉鎮衛生院服務,實現了畢業生100%簽約、100%入編、100%落實待遇的“三個百分百”的好成績,其中更有16人已經擔任鄉鎮衛生院正副院長職務,為貴州地區基層醫療衛生體系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二是實施“慕課西部行”計劃。充分利用東部師資與技術優勢,賦能教育、連接東西,促進東西部高校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先后組織東西部高校課程共享聯盟、地方高校優課聯盟等12個聯盟組織和單位,向西部高校開放課程資源和實驗教學資源,并提供技術支撐服務。截至目前,已有725所西部高校使用慕課開展教學,占西部高校97.3%,學生參與學習達1.63億人次。指導慕課聯盟聯席會等通過建立“百人講師團”巡回宣講、開展慕課教學與信息化教學能力培訓班等形式,培訓西部高校教師達140萬人次,有力提升了西部高校的課程建設與改革“自我造血”的功能。
第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決策部署,實施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攻堅行動,激發中西部高等教育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全面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發展水平,為中西部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有力支撐中西部經濟振興、文化振興、教育振興、人才振興,有力保障國家政治安全、社會安全、生態安全、網絡安全。
一是推動文件精神落實落地。將抓落實作為2022年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的工作主軸,進一步貫徹落實任務分工方案,召開新時代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推進會,面向各有關部門、地方和高校,再部署再推進振興中西部高等教育。
二是推動集群發展。一方面,推高校集群,以西安、蘭州為戰略支點,發揮高水平大學的龍頭作用,帶動引領西北高等教育的整體發展;以重慶、成都為戰略支點,發揮高校集群的集聚溢出效應,打造西南地區高等教育對外開放的橋頭堡。另一方面,建專業集群,引領中西部高校聚焦區域發展急需,深入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調整優化專業結構,打造特色優勢專業集群。
三是建設戰略平臺。在西北、西南、中部三大區域分別布局建設高等教育創新綜合平臺,共建共享優質教育、科研、人才資源。建立東中西部高校全國性對口支援對接平臺,精準實施對口支援。在中西部高校布局建設一批現代產業學院、未來技術學院、智慧農業學院、高水平公共衛生學院等。四是全面啟動省部共建2.0。加強與中西部省份開展共建地方高校工作,強化任務引領、實質支持、動態調整,推動省部共建工作向縱深發展,促進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文/ 曾瑞鑫 曹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