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快訊(記者 馮琪)12月24日,教育部教材局局長田慧生在教育部召開的發布會上公布了全國教材相關統計數據:目前在用的全國各級學歷教育教材已近19萬種,其中,基礎教育類教材近1萬種,職業教育與繼續教育類教材近8萬種,高等教育類教材近10萬種。
“教材門類更加齊全、品種更加豐富、類型更加多樣……”會上,田慧生介紹了“十三五”期間確立的新的教材領導體制和工作體系。
2017年7月,國家教材委員會正式成立,由國務院分管領導任主任,22個中央和國務院部門的負責人、26位知名專家學者任委員,從國家層面確立了教材建設的領導體制。
同時,教育部對部內五個司局的教材管理職能進行整合,組建成立教材局,牽頭負責教材建設和管理,承擔國家教材委員會辦公室工作。另外,目前已有近一半的省級教育部門成立專門教材工作機構。
田慧生介紹稱,“十三五”期間啟動了國家教材重點研究基地建設,遴選符合條件的高等學校、教科研院所等機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南開大學、云南大學等首批11個基地已于2019年掛牌運行,聚焦思想政治、語文、歷史、中國經濟學等教材建設開展研究。
記者了解到,全國教材建設獎已經設立,由國家教材委員會主辦、教育部承辦,每四年評選一次,對各級各類優秀教材和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集體、先進個人予以表彰。
據悉,2020年,部署開展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評選?!斑@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設立全面覆蓋教材建設各領域的專門獎勵項目,也是全國教材建設領域的最高獎?!碧锘凵Q。
此外,田慧生表示,鼓勵支持高校、科研院所招收教材建設方向的研究生,加強緊缺人才培養,在國家研究生招生計劃中予以安排。分學科專業建立國家課程教材編審專家庫,已入庫編寫專家5000多名、審核專家3000多名,為國家重點教材建設提供了穩定人才支撐。(新京報記者 馮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