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12月24日訊(記者 劉佳) 自2019年起,教育部面向全國高校開展了一流專業、一流課程遴選,把優秀教材建設作為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的“硬指標”。在今天的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網記者獲悉,“十四五”期間,教育部將把教材建設與選用納入高校質量監管系統,陸續將教材建設與選用納入高校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審核評估以及“雙一流”建設高校的考察范圍,強化質量跟蹤與監管。
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級巡視員宋毅介紹,“十三五”期間,我國正式出版的、版權頁標注“教材”字樣的高校新增教材數量達4.3萬余種,其中,理論課教材涵蓋了全部12個學科門類的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及專業課,還有為數不少的實驗實踐教材、實習實訓教材,以及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的教材。
此外,一流專業、一流課程建設全面推進,專業、課程與教材一體化建設與改革已經成為“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目前,教育部已經將教材建設與選用納入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2018年,教育部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針對本科高校的1049門專業基礎課和3676門專業核心課,制定了教材及參考書目的建設與選用規范,鼓勵高校選用規劃教材、精品教材等優秀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