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 張志勇
一、教育公平躍上了新臺階,各級各類教育全面進入普及化階段,特殊群體的受教育權益保障得到全面加強。
“十三五”以來,我國始終把推進教育公平作為教育政策的基石,在促進教育公平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各級各類教育事業取得了新的重要進展,我國基礎教育公平躍上新臺階,尤其令人鼓舞的是,我國特殊教育群體的受教育權益保障全面得到加強,長期困擾我國基礎教育的一些短板得到了補強。
在破解“城鎮擠”“鄉村弱”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鄉村薄弱學校普遍得到加強。截至2019年底,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大班額、超大班額比例分別降至3.98%和0.24%,分別比2015年下降了10.1、4.8個百分點,提前一年完成基本消除大班額(控制在5%以內)的目標任務。全國普通高中大班額比例比2015年下降了17.91個百分點。
“確保一個都不能少”取得決定性勝利。從中央到地方,不斷完善控輟保學政策措施,健全精準控輟長效機制,確保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不失學輟學。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由臺賬建立之初的60萬人降至831人,其中20萬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實現動態清零。
加大殘疾兒童少年入學力度。監測顯示,今年全國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已達95%以上。殘疾人接受學前教育、以職業教育為主的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機會不斷擴大。
大力推進普惠性幼兒教育。各地按照中央要求,大力加強公辦學前教育,積極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截至2019年底,公辦園已達10.8萬所,比2015年增加了3.1萬所,普惠園覆蓋率達76.01%,比2016年提高8.7個百分點。
課后服務邁出實質步伐。為從制度上解決課后“三點半”問題,已有29個省份印發實施辦法,全國36個大中城市66.2%的小學、56.4%的初中開展了課后服務。
二、教育事業形成了新格局,黨對教育事業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政府主責,齊抓共管、各方協同的教育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指出:全面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是教育事業發展的根本保障。從中央到地方,黨領導教育工作的體制逐步健全,黨領導教育工作的力度全面加強。2018年以來,以黨中央的名義,先后出臺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加快普及學前教育、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加強勞動教育、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這種力度和強度,是前所未有的。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教育事業,政府、學校、社會、家庭教育有責任。在加強黨對教育工作領導的同時,黨和政府各部門齊抓共管,各部門一起出臺政策、共同推進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社會、學校、家庭協同的意識正在加強。
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得到進一步加強,教育保障機制逐步健全。據統計,2019年,全國教育經費總投入首次超過5萬億元,其中,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為40049億元,比上年增長8.25%。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比例連續8年保持在4%以上。
教師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教師是教師的第一資源。2018年,中央出臺全面加強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逐步得到加強。2019年各級各類專任教師達1732萬人,較2015年增長12.5%,小學、初中本科及以上學歷教師比例較2015年分別提高17和7個百分點。
三、教育創新開辟了新局面,教育改革面臨的一系列體制機制障礙正在得到有力破解。
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綜合改革取得重要進展,長期困擾教育健康發展的一系列體制機制障礙正在得到破解。
國家在堅持規范和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的同時,著力規范民辦學校招生行為,大力推進公辦民辦學校平等招生、同步招生;加大校外培訓機構的治理,著力規范培訓機構的培訓活動;將城鎮居住區幼兒園配套建設納入基礎公共服務設施,著力治理配套建設、交付、使用不規范問題;完善中考招生制度,取消中考、高考大綱,著力推動中考高命題改革;中央八部門聯合出臺釋放中小學辦學活力的文件,中小學辦學自主權改革邁出實質步伐;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吹響了全面推進教育評價改革的沖鋒號。
四、教育發展邁入了新階段,解決人民群眾“有學上”的問題取得歷史性成就,“上好學”成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最強音。
伴隨著我國各級各類教育的普及,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轉變,“有學上”的問題正在被“上好學”的需求所取代,教育的內涵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成為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的主旋律。
黨的十八大以來,基礎教育立德樹人、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意識越來越強,教育共識初步形成。
建設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質量的人才培養體系,推進育人方式變革,深化中小學課程教學改革,落實核心素養,正在成為中小學教育改革的主題。
中小學育人短板正逐步得到加強,特別是加強思想政治課,推進大中小學德育一體化改革,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強化中小學實驗教學,出臺中小學生閱讀書目,推動中小學生閱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