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3日電 12月3日,教育部召開第二場教育“收官”系列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事業改革發展、高校人才培養、思政工作、科技創新情況。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介紹說,“十三五”期間我國高??萍脊ぷ鲌猿衷瓌撘I,服務國家發展,高??萍紕撔略偕闲屡_階。
雷朝滋指出,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結合點,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建有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聚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院院士在全國院士總數中占比超過40%。2016—2019年,高??萍冀涃M總額達到7820.8億元,理工農醫類R&D(研發)人員全時當量由23.5萬人年增長至28.94萬人年,增幅23%。創新資源的匯聚為高校原始創新能力躍升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三五”期間,啟動實施“高等學?;A研究珠峰計劃”和“關鍵領域自主創新五五行動”,立項建設了14個前沿科學中心和11個關鍵領域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大平臺,大力提升高校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完善高??萍紕撔禄仄脚_布局,推動建立“三縱一橫”為核心的科技創新基地建設體系,有效支撐高水平科學研究工作開展?!笆濉币詠?,高校獲得7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獲得60%以上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牽頭完成50%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高水平研究成果集中涌現。
服務經濟社會能力實現新跨越。雷朝滋介紹,深入實施高等學校服務國家戰略行動,推進高校主動肩負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責任和擔當,高??萍挤战洕鐣蛧抑卮髴鹇缘哪芰︼@著提升。高校的科技成果和社會服務為產業升級以及高鐵、核電、光伏、數控、高壓輸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笆濉币詠?,高??萍汲晒D化成效顯著。2016—2019年,高校服務產業、企業和社會需求獲得的橫向科研經費總額超過2147億元。2019年,全國高校簽訂技術轉讓合同13918項,較2016年增長45.1%;合同總金額67.5億元,較2016年增長34.3%。高??萍汲晒铀傧颥F實生產力轉化。
雷朝滋表示,支持高??蒲腥藛T提升專業知識水平、跟蹤學科前沿動態,將最新科研成果寫入教材、融入課堂、傳給學生。鼓勵高??蒲腥藛T積極將科學精神、創新思維、科研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更多地在參與研討式教學、參加科技項目研究過程中主動學習、自主創新?!?019高校創新能力監測報告》數據顯示,在普通高校中,有53.9%的本科生參與過教師科研課題,12.8%的本科生參加過省部級及以上科技學術大賽;65.0%的研究生參與過企業委托科研項目,20.9%的研究生獨立在全國或國際學術會議上作報告?!笆濉逼陂g,高??蒲兄瘟?80萬碩士和30萬博士研究生的培養。
雷朝滋強調,“十四五”是高??萍紕撔鹿ぷ鲗崿F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高??萍脊ぷ鲗⒇瀼芈鋵嵭掳l展理念,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轉學風、提質量”攻堅行動,進一步加強有組織科研,深化改革,持續提升高校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為服務新發展格局,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工人日報記者于忠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