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教育部召開第二場2020年“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思政工作、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等工作的有關進展情況。
高等教育普及化促進學習型社會形成
“十三五”期間,高等教育特別是人才培養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歷史性躍升。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由2015年的40%提升至2019年的51.6%,在學總人數達到4002萬。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等教育體系,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發展新階段。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不斷擴大,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質量也在不斷升級。吳巖介紹,2018年我國發布首個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覆蓋全部12個學科門類、92個本科專業類、587個專業、5.6萬余個專業點。教育部實施一流專業“雙萬計劃”,公布了4054個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推進專業認證全覆蓋。
“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后,特別是跟現在高等教育的‘互聯網+教育’‘智能+教育’疊加在一起來看,高等教育學習化的特征非常顯著,大學生的學習不僅在課堂、不僅在校內,也可以在課堂之外,可以在學校之外?!眳菐r認為,高等教育的普及化正在推動“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的形成。
高校在疫情防控等科技創新領域做出重要貢獻
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和創新第一動力結合點,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十三五”是高??萍紕撔鹿ぷ鲗崿F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時期。
據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介紹,我國高校已建成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聚集了60%以上的全國高層次人才,高校兩院院士承擔了80%以上的國家自然基金項目?!啊濉詠?,高校獲得70%以上的國家自然科學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獲得近60%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牽頭完成50%的‘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高水平研究成果集中涌現?!崩壮陶f,“清華大學首次成功觀測量子反?;魻栃?,實現世界物理科學前沿領域重大突破,上海交通大學研發了世界上最大非自航絞吸疏浚裝備,實現從‘被封鎖’到‘出口管制’的跨越式發展?!?/p>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方面,雷朝滋介紹,“教育部組織高校重點圍繞檢測試劑、藥物研發、疫苗研制等方面開展緊急攻關,共研制出44款檢測試劑盒,獲國內認證17款、國外認證41款,國內外銷售超億份??贵w藥物、蛋白重組疫苗、減毒流感載體疫苗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p>
2020年大學生對思政課的滿意度超過90%
“十三五”期間,全國高校思政課在思路、實施、教材、教法、機制、環境等方面持續創新,取得顯著成效。據教育部社會科學司司長劉貴芹介紹,“十三五”時期,大學生對思政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大幅提升。2020年6月,一項第三方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8.3%的學生認為思政課教師能夠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一項涉及200多所高校、近15萬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大學生對思政課的滿意度超過90%。
據介紹,教育部指導推動37所全國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所在高校率先全面開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2019年創新設立思政課教師“周末理論大講堂”,累計培訓200多萬人次。登記在庫的全國高校思政課專兼職教師總數首次突破10萬人大關。
劉貴芹特別提出,“十四五”期間,高校思政課還有三件大事要做?!暗谝蛔ド钍滓?,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教育,進一步加強高校思政課課程群建設,打牢大學生成長成才的思想基礎。第二抓全學段,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發展、內涵式發展、高質量發展。第三抓強重點,也就是課程格局要大,水平要提,教師隊伍要強?!保ㄖ袊鴭D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 周韻曦 實習生 侯昌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