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引發全球關注,折射出教師素質能力的提升。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國培計劃”是我國教師專業發展實踐中最具典型意義的國家行動。
值“國培計劃”實施十周年之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1綜合運用文獻檔案研究、國際比較研究、問卷調查、深度訪談和個案分析等研究方法,對“國培計劃”十年實施狀況開展了第三方評估研究。
一、“國培計劃”的發展歷程
“國培計劃”是2010年由教育部和財政部聯合啟動實施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2的簡稱。我國義務教育基本普及之后,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對教師尤其是中西部教師的專業能力和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我國政府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綱要》)為依據,啟動了國家層面的、重點支持中西部農村教師的大規模教師在職培訓計劃。
“國培計劃”十年發展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即國家啟動、規范實施階段,聚焦鄉村、服務基層階段和精準扶貧、分層施訓階段。
圖1 “國培計劃”三階段劃分
?。ㄒ唬﹪覇?、規范實施階段(2010-2014年)
“國培計劃”的實施以教育部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的通知》為起點。在實施初期,主要完成了四項工作:一是確立示范引領、“雪中送炭”、促進改革的宗旨;二是設立示范、中西部和幼師國培三類項目;三是建立國家和地方專管機構;四是制定項目招投標、過程管理、績效評估等規章制度。
?。ǘ┚劢灌l村、服務基層階段(2015-2017年)
2014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贊揚國培“為中西部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做了一件大好事”,為“國培計劃”的持續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這一階段,“國培計劃”的發展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聚焦鄉村、集中支持鄉村教師,以國務院發布《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為標志;二是重心下移,以“項目縣”為載體推出送教下鄉等模式,注重培養當地培訓團隊,強調校本研修。
?。ㄈ┚珳史鲐?、分層施訓階段(2018年至今)
2018年,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為標志,“國培計劃”更加重視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精準扶貧大局。同時遵循教師成長規律,通過分層分類的項目設計,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二、“國培計劃”的主要成就
“國培計劃”的政府重視程度之高、財政投入力度之強、參訓受益人數之多、持續發展時間之長,世界少有。經過十年發展,“國培計劃”有力推動了參訓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我國基礎教育均衡發展和脫貧攻堅事業作出了貢獻,贏得了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認可,并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ㄒ唬╅_展全球最大規模教師培訓行動
1. 財政投入強度大。2010-2019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國培計劃”經費172億元。其中,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投入超過159億元,占比92%左右。十年來,國培參訓人均經費增長了約2.6倍。中央政府的財政投入帶動了各級地方政府的教師培訓經費投入,還吸引了社會機構的參與。
2. 參訓受益人數多。十年來,共計有31個省市自治區的約1680萬人次的教師參與了“國培計劃”,其中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參訓人次約1574萬(占比94%),示范培訓項目也有超過60%的中西部地區參訓者?!皣嘤媱潯币呀浉采w了全部深貧縣以及貧困地區鄉村教師。
?。ǘ┐蛟燹r村教師專業發展國家平臺
高質量的教師專業發展離不開高質量的教師培訓。針對國家發展不平衡,農村教師缺少學習資源、培訓機會和專家指導的狀況,“國培計劃”為其打造了高質量的專業發展平臺,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和高水平的專家指導。
據統計,2010-2014年,“國培計劃”培訓教師700多萬人次,農村教師占96.4%。2015年至今,“國培計劃”集中支持農村教師,基本實現了對中西部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和幼兒園教師的全覆蓋?!皣嘤媱潯边€專門設立了邊遠貧困地區農村校長助力工程,迄今培訓了13900名農村中小學校長和幼兒園園長,為辦好每一所農村學校打下了堅實基礎。
十年來,“國培計劃”為中西部教師提供了至少1次的國家級培訓。其中,陜西、內蒙古、甘肅、吉林、山西教師人均參訓超過2輪;青海、西藏、海南和寧夏教師人均參訓甚至超過3輪?!皣嘤媱潯钡摹笆痉兑I”帶動了地方政府培訓資源投入,提高了地方教師培訓專業水平,為當地教師提供了更多不斷學習、終身發展的機會。
?。ㄈ┐蠓忍嵘形鞑拷處煂I素養
1.提高師德修養,增強育人能力?!霸u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應該是師德師風”。問卷調查結果表明3,88%的中西部教師提升了工作熱情,超過90%的參訓教師堅定了終身從教的信念。更難能可貴的是,94%的教師堅定了服務本地教育的信念。此外,85%的教師認為參與國培提升了課程德育能力,90%的教師認為參與國培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成才志向。
圖2 “國培計劃”對師德和育人能力的影響
2.加深課程理解,提高教學能力。教師對課程的理解是落實課程改革要求的基礎,教師的教學能力是保障教學質量的關鍵。來自中西部地區學校的參訓教師表示,參加國培對“更新教育教學理論”(90%)、“理解課標、課程和教材”(88%)、“擴展學科知識”(85%)有較大的影響。中西部校園長認為,超過七成的參訓教師能經?!皠撛O獨立思考的課堂情境”、“鼓勵學生主動表達”、“尊重學生的好奇心”。還有超過六成的校園長認為,教師參訓后開始轉變教學理念,能“避免學生重復練習”并“布置差異化作業”。
3.提升信息素養,培植研究意識。信息素養和研究能力是現代教師持續發展的必備素質。85%的中西部參訓教師認為,國培增強了自身“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活動”的能力。超過八成的中西部校園長表示,教師參訓后能“熟練使用多媒體、網絡進行教學”。此外,88%的教師認為,參加國培增強了教育研究的意識和能力。超過七成的中西部校園長也表示,教師參訓后的“教科研能力”有顯著提升,能夠幫助其他教師“進行教學診斷和指導”,提升了參訓教師“引領研究的能力”。
4.擴大專業交往,形成互助網絡。教師的合作與交流是激發教師持續專業學習的重要動力。79%的中西部教師表示,國培擴大了自身的專業學習網絡,這消解了他們職業發展過程中的孤獨感,促進他們分享和發現知識,有助于形成專業發展共同體。特別是在偏遠地區小型學校教師眼中,結識更多的專家和優秀教師、及時了解全國同行發展動態,是參加國培的最寶貴的收獲之一。
?。ㄋ模?構筑中國特色現代教師培訓體系
1.立體開放的承訓體系。在“國培計劃”的引領帶動下,我國構建了“國培—省培—市培—縣培—校培”五級聯動的新型教師培訓網絡,促成了開放競爭的教師培訓承訓局面。共有七類1288個的機構承擔了“國培計劃”項目培訓任務。除了480所各地教師進修學校/教育學院和185所師范院校,還吸引了183所非師范類高校及其他類型機構參與其中(圖3)。這些機構通過承擔國培項目提升了自身專業培訓能力,深度參與了各類省市級、區縣級以及校本培訓,促進了教師培訓優質資源在全國范圍內的充分利用。
圖3 “國培計劃”承訓機構類型分布
2.育訓一體的教師培養?!按龠M教師教育改革,推動高等師范院校面向基礎教育、服務基礎教育”,是“國培計劃”設定的重要政策目標之一。超過九成的師范院校表示,參與“國培計劃”對更新本校教師教育理念、改革課程與教學、擴展教育資源和合作網絡產生了積極影響。一些院校還創新了師范生培育方式,設立了國培學員與師范生的共享課程和活動,邀請國培學員擔任師范生校外導師,促成國培學員所在學校成為師范生實習/就業單位。
?。ㄎ澹?推動教育均衡發展助力脫貧攻堅
1.中西部地區優先,推動區域教育均衡?!皣嘤媱潯苯涃M重點投向中西部。十年來,示范項目投入12.5億元,大部分用于中西部地區教師培訓;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分別投入118億余元和40億余元,全部用于中西部地區中小學教師和學前教師的培訓。
圖4 “國培計劃”十年財政投入狀況(單位:萬元)
“國培計劃”名額主要分配給中西部。2010-2019年,中西部地區總參訓人數為1644萬人,直接使中西部1.58億中小學幼兒園(包括特殊教育)學生受益,從而惠及本地區8.95億常住人口,推動中西部地區的總體可持續發展?!皣嘤媱潯睘橹形鞑拷處熖峁┝藢I進修的機會,提升了包括薄弱學科和薄弱領域師資在內的全體教師的專業水平,推動了教育質量的提升,奠定了教育均衡發展的人力資源基礎。
2.貧困地區優先,助力教育扶貧事業?!鞍沿毨У貐^孩子培養出來,這才是根本的扶貧之策”?!皣嘤媱潯眻猿直;?、補短板、促公平的原則,重點向中西部貧困地區基層傾斜,優先支持貧困縣鄉村教師校長培訓,全面提升教師校長素質能力。為進一步凸顯精準扶貧的要求,“國培計劃”全面覆蓋連片特困地區和國家級貧困縣及其區域內全部教師。近三年來,“三區三州”國培參訓人次35.3萬,超過了本地區基礎教育專任教師的數量總和(32.6萬)。
三、“國培計劃”的成功經驗
“國培計劃”的成功實施,集中體現了我國的制度優勢,凝聚著“國培人”的智慧和努力,飽含著十年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做法、經驗與創新。
?。ㄒ唬?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1.領導重視,賦予國培戰略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教師隊伍建設和“國培計劃”的開展。2014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從戰略高度來認識教師工作的極端重要性,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來抓”。他專門看望了正在參加“國培計劃”培訓的貴州教師,指出“國培計劃”為“中國中西部地區教育事業發展做了一件大好事”。國家領導人將“國培計劃”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教育發展戰略之中,彰顯了“國培計劃”的國家戰略意義。
2.統籌協調,保障國培資源供給?!皣嘤媱潯彪x不開財政部的大力投入和持續支持。在實施過程中,“國培計劃”注重人財物的統籌協調、重點使用。一是統籌財政資源,實現??顚S?。示范項目經費由財政部直接劃撥,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由中央轉移支付,地方政府配套投入。二是統籌人力資源,做到匯智集智。注重全國范圍的人力資源統籌協調,建立國培專家系統,發揮各類專家在決策咨詢、標準研制、課程建設、教學示范中的作用。三是統籌課程資源,實現共建共享?!皣嘤媱潯奔戎匾晫m椪n程資源的系統建設與開發,也重視對培訓課程資源的基層生成與采集,形成了一批滿足鄉村教師實際需求的優質共享課程。
?。ǘ?公平導向指導實踐的整體規劃
1.堅守初心,彰顯教育公平理念?!敖逃绞巧鐣降闹匾A?!?“國培計劃”堅持“中西部強則中國強”的發展戰略,堅守教育公平、“雪中送炭”的政策初心,致力于推動中西部教育發展和教育均衡。
2.規劃引領,推動國培行穩致遠?!皣嘤媱潯眻猿忠巹澮I,體現著眼長遠又立足國情的政策設計特點?!兑巹澗V要》明確把“對義務教育教師進行全員培訓,組織校長研修培訓”和“對農村幼兒園園長和骨干教師進行培訓”等具體任務列入國家教育發展重大項目。國家教育“十二五”和“十三五”規劃也對“國培計劃”作出部署。
3.總體設計,系統落實國培目標。國培十年通過設計系統靈活的項目框架,編制各種規章制度、實施指南、課程標準、年度方案,提供智力支持和資金保障,保障“國培計劃”目標得以實現。
?。ㄈ?行政推動專業實施的運行模式
1.政學結合、多方協同的項目管理模式。國家和地方教育行政體系與項目辦公室及專家委員會形成了行政和專業結合的項目管理模式,實現了行政執行力和管理專業性的有機結合。承訓機構積極發揮主動性,協同申報有序競爭,協同實施各展所長,構建了分工明晰、合作順暢的項目管理模式。
2.立足區域、聚焦校本的項目推進模式?!皣嘤媱潯贝笠幠5夭捎昧苏h推進、送教下鄉等培訓項目推進形式,加強教師培訓的針對性,為區縣和鄉村教育發展賦能。重視“種子教師”培養,促使其成長為“本地專家”,成為引領區域和學校發展的骨干力量,促進教師培訓和區域/校本教研活動的有機融合。
3.三方評估、行政問責的質量保障模式?!皣嘤媱潯苯⒘藢I化的質量保障機制,采取學員網絡匿名評估、承訓機構自評、專家調研視導等方式對培訓承擔機構工作績效進行考核??冃Э己藘热葜饕▽嵤┓桨笀绦星闆r、學員滿意度、培訓效果、經費使用情況等??己私Y果及時反饋承訓機構和管理部門,并作為資質調整、任務分配的重要依據。
?。ㄋ模?標準引領按需施訓的課程體系
1.實踐導向的課程標準。從世界范圍來看,尚無系統化的教師培訓項目課程標準體系?!皣嘤媱潯毕群蟪雠_了三套規范性文件,打造了系統化的服務課改實踐、支持學生發展、提升教師能力的課程標準體系。2012年《“國培計劃”課程標準(試行)》回應了新一輪課程改革和教師專業標準的新要求,首次提出了系統化的教師培訓課程標準。2017以來陸續發布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課程指導標準》突出了“以學定培”、“服務學生成長”的宗旨,研發了“反思自我,激發內需”的教師能力分級診斷工具。2020年《“國培計劃”有關項目實施指南》尊重了教師成長規律,為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類型教師提供差異化、針對性的培訓標準。
2.按需施訓的課程實施。根據教師能力提升的需要,保障實踐類課程占比50%,采取實地觀摩、跟崗實踐、課例研磨、同課異構、情景體驗、技能訓練和行動研究等形式,強化教師實踐參與,幫助教師解決問題、提升技能。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適時推出針對性的培訓子項目。通過需求調研,形成診斷報告,為制定培訓方案和課程設置提供事實依據。根據教師專業成長的需要,提供從新教師入職、青年教師助力、骨干教師提升及教師培訓者團隊研修和校園長任職培訓、提高培訓、高級研修及專題培訓。
?。ㄎ澹?借鑒國際鼓勵創新的行動方略
1.積極借鑒國際經驗?!伴_放帶來進步”?!皣嘤媱潯钡拈_展始終保持開放的心態,注意吸收全球教師培訓的成功經驗。在政策設計階段,組織專家團隊系統研究了發達國家的教師專業能力框架、職后培訓課程和實施方式。在培訓方式上借鑒“影子研修”等國際教師/校長培訓模式。在培訓內容上納入國際前沿的理念、內容和方法,如STEM、PISA、項目學習、課例研究、混合式學習等。
2.大力倡導本土創新。鼓勵和支持地方自主探索是“國培計劃”的成功關鍵?!皣嘤媱潯痹谡咴O計過程中為地方自主探索預留充分空間。地方在執行過程中,充分發揮首創精神,因地制宜細化優化實施方案,探索創新了送教下鄉、省級培訓師體系、協同創新試驗基地等有效經驗。國家通過多種方式提煉最優模式,納入政策文件,迅速推廣至全國。
四、“國培計劃”的未來發展
“國培計劃”是教師職后培訓的國家品牌,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面向教育現代化2035,推動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離不開中西部教師專業水平的持續提升,離不開“國培計劃”的高質量實施,需要中央政府繼續加大“國培計劃”投入力度,完善地方經費配套機制,保障培訓經費穩定增長。
?。ㄒ唬?健全在職培訓體系,支持鄉村教師發展
“國培計劃”高質量實施,有賴于健全省市縣校四級地方教師培訓體系。一要強化省市教師培訓管理和實施機構建設,提升統籌規劃和專業指導能力;二要推動縣級教師發展中心建設,整合相關職能機構以及優質中小學業務骨干力量,完善基層教師培訓體系;三要建設鄉村教師專業發展學校等機構,創造跟崗學習機會,切實保障鄉村教師發展。四要特別關注中部農村地區教師隊伍建設,優化“國培計劃”資源投向和管理機制,擴大中部鄉村地區教師受益面。
?。ǘ?深度融合信息技術,加強學分銀行建設
信息技術深刻改變著教師培訓生態。一要基于數據分析,建構教師需求模型,實現學習資源的精準推送。二要提升教師學習資源能級,推進虛擬“實境”學習。三要建立問題診斷和方案解決的專家系統,向教師提供及時、個性化專業服務。四要設立大數據管理和研究中心,整合基礎性、過程性及結果性數據,開展常態化質量監測和研究,服務政策制定。
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完善學分銀行制度建設。一要在國家層面建設互通、共享、優質的“國培計劃”學習資源庫;二要完善“國培計劃”學分管理系統,增強學分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功效;三要推動教師管理部門、學位管理部門、學位授予院校與考試評估部門聯合攻關,試點“國培計劃”教師培訓與學歷教育的銜接。
?。ㄈ?激發教師學習自覺,形成倍增效應
教師學習的自覺性是保證培訓效果、教師終身發展的關鍵因素。一要強化管理者和承訓者“以教師發展為中心”的理念,建立參訓和承訓雙向選擇平臺,提升參訓教師培訓課程選擇權和培訓方案制定話語權。二要推進教師培訓券制度,保障農村一線教師每五年至少有一次省外集中培訓或訪學機會。三要完善教師參訓質量監測體系,創設參訓者學習成果表彰和推廣機制,為一線教師從被動培訓轉向主動學習、自主發展提供途徑。
?。ㄋ模┘訌娊處煱l展研究,打造中國方案
高質量實施“國培計劃”需要實踐探索,更需要理論自覺。一要加強教師學習與自主發展的基礎研究,提升教師培訓效能;二是加強“國培計劃”運行機制研究,打造中國培訓方案;三是加強經驗傳播研究,講好中國故事,讓各國分享中國培訓經驗與方案。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師教育中心是中國政府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設立,經國務院批準備案,坐落于上海師范大學的國際教育機構。
22010年啟動時名稱為“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2014年更名為“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
3課題組在湖南、四川、甘肅、貴州、云南5省份發放參訓者問卷40196份、校園長問卷2245份,在全國各地承訓機構(包括教師進修學校、高校、中小學幼兒園等)發放問卷478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