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青島10月17日電(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 孫慶玲)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四部門近日印發了《深化新時代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今天,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對該文件進行了解讀。
《實施方案》指出,建設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含技工院?!耙惑w化”教師,下同)是加快推進職業教育現代化的基礎性工作。到2022年,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的比例超過一半,建設100家校企合作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和100個國家級企業實踐基地,選派一大批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出國研修訪學,建成360個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等。
為此,《實施方案》提出,首先要建設分層分類的教師專業標準體系,包括建立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層次分明,覆蓋公共課、專業課、實踐課等各類課程的教師專業標準體系;修訂《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中等職業學校校長專業標準》,研制高等職業學校、應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師專業標準;引進第三方職教師資質量評價機構,不斷完善職業教育教師評價標準體系,提高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等。
《實施方案》強調,要完善職業教育教師資格考試制度。在國家教師資格考試中,要強化專業教學和實踐要求,按照專業大類(類)制定考試大綱、建設試題庫、開展筆試和結構化面試。建立高層次、高技能人才以直接考察方式公開招聘的機制。加大職業院校選人用人自主權。聚焦專業教師雙師素質構成,強化新教師入職教育,結合新教師實際情況,探索建立新教師為期1年的教育見習與為期3年的企業實踐制度,嚴格見習期考核與選留環節。
自2019年起,除持有相關領域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畢業生外,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相關專業教師原則上從具有3年以上企業工作經歷并具有高職以上學歷的人員中公開招聘;自2020年起,除“雙師型”職業技術師范專業畢業生外,基本不再從未具備3年以上行業企業工作經歷的應屆畢業生中招聘,特殊高技能人才(含具有高級工以上職業資格或職業技能等級人員)可適當放寬學歷要求。
《實施方案》指出,要建立職業院校、行業企業、培訓評價組織多元參與的“雙師型”教師評價考核體系。具體來講,要將師德師風、工匠精神、技術技能和教育教學實績作為職稱評聘的主要依據;落實教師職業行為準則,建立師德考核負面清單制度,嚴格執行師德考核一票否決;將引入社會評價機制,建立教師個人信用記錄和違反師德行為聯合懲戒機制;深化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破除“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唯身份、唯獎項”的頑瘴痼疾;推動各地結合實際,制定“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將體現技能水平和專業教學能力的雙師素質納入教師考核評價體系等。
《實施方案》要求,要落實權益保障和激勵機制提升社會地位。在職業院校教育教學、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過程中,全面落實和依法保障教師的管理學生權、報酬待遇權、參與管理權、進修培訓權。強化教師教育教學、繼續教育、技術技能傳承與創新等工作內容,制定職業教育教師減負政策,適當減少專任教師事務性工作。此外,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技術服務、社會培訓、自辦企業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為績效工資來源;教師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不納入績效工資,不納入單位工資總額基數。各地要結合職業院校承擔擴招任務、職業培訓的實際情況,核增績效工資總量。教師外出參加培訓的學時(學分)應核定工作量,作為績效工資分配的參考因素。按規定保障中等職業學校教師待遇。
此外,《實施方案》強調,要實施六大素質提升舉措,包括構建以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為主體、產教融合的多元培養培訓格局,支持高水平工科大學舉辦職業技術師范教育,開展在職教師的雙師素質培訓進修;完善“固定崗+流動崗”的教師資源配置新機制;建立校企人員雙向交流協作共同體,推進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專業課教師每年至少累計1個月以多種形式參與企業實踐或實訓基地實訓;聚焦1+X證書制度開展教師全員培訓,探索適應職業技能培訓要求的教師分級培訓模式;創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實施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境外培訓計劃,每年選派1000人分批次、成建制赴國外研修訪學;建設“國家工匠之師”引領的高層次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