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等職業學校與區域內普通高中教師工資聯動機制
長期以來,職業院校教師的權益保障是“雙師型”教師改革實踐中的一大難題。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任友群介紹,此次“職教師資12條”就是聚焦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難題和“短板”,從教師培養補充、資格準入、培訓發展、考核評價、待遇保障等方面,提出12條解決舉措。
在教師權益保障和激勵機制方面,“職教師資12條”提出,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校企合作、技術服務、社會培訓、自辦企業等所得收入,可按一定比例作為績效工資來源;教師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收入不納入績效工資,不納入單位工資總額基數。
此外,各地要結合職業院校承擔擴招任務、職業培訓的實際情況,核增績效工資總量。教師參與校企合作、技術服務、社會培訓(包括職業技能培訓、1+X證書培訓等)等所得收入,按一定比例作為績效工資來源,制定職業教育教師減負政策。建立中等職業學校與區域內普通高中教師工資聯動機制。
“要強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保障措施。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院校和專業建設計劃投入的支持重點,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重點向教師隊伍建設傾斜?!比斡讶赫f。
完善“固定崗+流動崗”的教師資源配置新機制
為提升教師隊伍素質,“職教師資12條”也提出了六項措施。
首先,要構建以職業技術師范院校為主體、產教融合的多元培養培訓格局。加強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建設,支持高水平工科大學舉辦職業技術師范教育,辦好一批一流職業技術師范院校和一流職業技術師范專業,健全高等學校與地方政府、職業學校、行業企業聯合培養教師機制。
在教師資源配置上,要完善“固定崗+流動崗”的教師資源配置新機制。實施“現代產業導師特聘崗位計劃”。推動形成“固定崗+流動崗”、雙師結構與雙師能力兼顧的專業教學團隊;建立校企人員雙向交流協作共同體;聚焦“1+X”證書制度開展教師全員培訓。對接“1+X”證書制度試點和行動導向的模塊化教學改革,培育一批具備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能力的教師,探索適應職業技能等級培訓的教師分級培訓模式。
此外,還將分年度、分批次、分專業遴選建設360個高水平、結構化的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實施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境外培訓計劃,每年選派1000人分批次、成建制赴國外研修訪學。
改革實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分級打造師德高尚、技藝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青年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教學名師等高層次人才隊伍,建立國家杰出職業教育專家庫及其聯系機制,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人才需要,打造一批重點專業領城的國家級“工匠之師”,建設“雙師型”名師工作室和教師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南都見習記者 吳單 發自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