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客戶端10月10日電 10月12日至16日,一年一度的第五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將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行,這是我國覆蓋面最大、影響最廣、成果最多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盛會。今天(10月10日),教育部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大賽相關情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介紹,本屆大賽共有來自全球五大洲124個國家和地區、4093所院校的457萬名大學生、109萬個團隊報名參賽,參賽項目和學生數接近前四屆大賽的總和,其中,國際賽道有來自120個國家和地區、1153所院校的6000多名大學生參賽,使大賽成為了一場“百國千?!钡氖澜绱髮W生創新創業盛會。
創新創業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近年來,大學生成為創新創業浪潮的生力軍。教育部曬出全國高校創新創業“成績單”:截至2018年底,全國高校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專門課程2.8萬余門、上線相關在線課程4100余門,創新創業教育專職教師超過2.7萬人,兼職導師9.3萬余人,校內創新創業實踐平臺達1.3萬個。
同時,教育部深入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倡導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創新性實踐,2019年118所部屬高校、932所地方高校的3.84萬個項目立項,參與學生人數共計16.1萬,項目經費達5.9億元。
教育部還推進高校全面實施彈性學制,支持學生創新創業,建立了創新創業學分積累與轉化制度、在線開放課程學習認證和學分認定制度,大大激發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活力。
自2015年至2018年,教育部已連續四年成功舉辦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這項賽事已成為我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要載體和平臺,累計有490萬大學生、119萬個團隊參賽。
近年來,大賽孵化了一大批高質量創業項目。吳巖表示:“賽后成立公司的項目中,近90%是賽后第一年成立,有一半左右的公司完成融資,19%的項目完成5000萬以上的融資。實踐類項目2018年的年收入在5000萬以上的占比為13%,最高的項目年收入突破2億元?!?/p>
本屆大賽構建了“高教、職教、國際、萌芽(中學生)”四大版塊,共有來自全球五大洲124個國家和地區、4093所院校的457萬名大學生、109萬個團隊報名參賽。另外,100萬名大學生、23.8萬個創新創業項目踏上“青年紅色筑夢之旅”,對接農戶74.8萬戶、企業24204家,簽訂合作協議16800余項,產生經濟效益約64億元。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教育部創新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鐘志華介紹,為促進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獲獎項目落地和成果轉化,創新創業教指委發起成立中國高校創新創業產業投資聯盟,并聯合青島國際院士港,搭建“政、產、學、研、用、投、金、創”平臺,共建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創新(產業)轉化基地、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原型工廠和創新創業孵化空間。(記者于忠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