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個教師節即將到來。教育部9月3日上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教師隊伍建設進展成效等情況。
全國現有各級各類專任教師1673.83萬人,比1985年的931.9萬人,增長79%?!斑@個龐大的職業群體支撐起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苯逃拷處煿ぷ魉舅鹃L任友群說。
教師編制是廣受教師群體關注的切身問題。
2001年,中央編辦會同教育部、財政部制定全國統一的中小學編制標準,分別明確了農村、縣鎮和城市中小學核編比例,2009年將農村標準提高到縣鎮標準。
2014年進一步將縣鎮和農村小學、初中和高中標準提高至1:19、1:13.5、1:12.5的城市標準,分別提高了10.5%、18.5%、4%。
中央編辦四局巡視員、副局長田中介紹,目前,這個統一的標準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36個國家1:15、1:13、1:13和歐盟國家1:14、1:11、1:12相比,除小學階段略有差距外,初、高中段基本持平或相對較高。
近幾年實際工作當中,不少地方結合生源增長變化情況調高了標準,增核、多核了不少教職工編制。
如江蘇提出,可根據財力保障能力和實際需要,按現有教職工編制總量的一定比例另行增加編制。山西、湖南等省提出,可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統籌考慮隨遷子女入學、二孩政策、小規模學校、貧困地區等因素,適當增核教職工編制。
截至2018年底,全國各省、區、市公辦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基本都達到或超過全國統一的編制標準,所有省份在事業編制總量只減不增的同時,均保持了教職工編制的基本穩定和逐步增長,總體滿足了教育教學需要。
田中介紹,目前,我們正會同教育、財政等部門研究起草進一步挖潛創新加強中小學教職工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指導地方為中小學教育事業發展做好支持保障。涉及編制工作的主要考慮有以下幾點:
一是不折不扣落實標準。統一后的標準作為全國標準,必須不折不扣落實?,F有編制尚未達到標準的個別地方,要盡快落實標準、核編到位;已達到標準的,根據需要可采取調高標準、核定周轉編制等措施進一步增加編制供給。
二是及時動態調整編制。加大教職工編制統籌配置和跨市縣調整力度,原則上以省為單位每2年左右調整一次,市、縣根據生源變化情況可隨時調整。深化縣管校聘改革,加強教師交流輪崗,推動人員編制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學校及學段之間及時調整,合理配置,提高使用效益。
三是統籌調劑存量資源。進一步深化機構改革,精簡壓縮重復設置、職能弱化、規模較小,任務不飽滿事業單位,適當收回分散在各事業單位的部分空編,通過跨行業跨層級調劑、周轉使用、合理配置,優先滿足中小學教育事業發展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