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起,國家將加大對高職和中職學生的資助力度,具體表現為名額增加、獎金增加等。在此背景下,如何實現“精準資助”,實現資源分配均衡和公平?
教育部財務司副司長趙建軍7月10日表示,在高職院校獎助學金提標擴面和中職國家獎學金分配過程中,首先以各地各校在校生的學生數為基礎進行測算,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政策特點,來進行政策調整,避免“一刀切”。
今年起,高校學生資助范圍將進一步擴大,例如高職院校獎助學金提標擴面,首設中職國家獎學金,具體方案將于近期下達到各地執行。
資助名額和資金如何分配,才能體現公平和精準?趙建軍在7月10日的教育部新聞發布上表示,為了公平起見,在高職院校獎助學金提標擴面和中職國家獎學金分配過程中,首先以各地各校在校生的學生數為基礎進行測算,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政策特點,來進行政策調整。
比如高職國家獎學金、高職國家勵志獎學金,以及中職國家獎學金,是獎優性質。對于這些資金,在分配中,以人數為測算基礎,實行了三個傾斜:一是向辦學質量高的高職院校傾斜;二是向農林水地礦油這些艱苦專業為主的高職院校傾斜,如向家政、養老等社會急需的專業傾斜;三是向現代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等人才緊缺專業為主的院校進行傾斜。
國家助學金,則是助困性質,在經費的分配上,則按學生人數測算的基礎上,實現四個傾斜:一是向中西部地區高校傾斜;二是向“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傾斜;三是向建檔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養、殘疾學生傾斜;四是向農林水地礦油院校傾斜。
“我們這么做就是為了避免‘一刀切’這種簡單的做法,為了更好、更有效地發揮各類資助政策的導向作用,達到精準施策、精準資助的目的?!壁w建軍稱。(南都記者 唐孜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