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農業科技創新的主力之一,承擔著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使命。今天(0612)上午,教育部在陜西楊凌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并介紹《行動計劃》有關情況。
發布會上,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指出,《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內容可以概括為:一個體系、兩個支撐、三個服務、四個保障、五個原則、六個戰略、七個行動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即加快構建高校支撐鄉村振興的科技創新體系;強化科技支撐和人才支撐;服務農業、農村、農民;從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實施落地、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宣傳推廣四個方面做好保障;堅持立德樹人、創新引領、服務導向、開放協同、國際視野五項原則;協同推進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六大國家戰略;組織實施七大行動,并細分為19項重點任務和7個專欄。
雷朝滋指出,《行動計劃》出臺后,高校創新成果和人才優勢轉化為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的產業動能,成效顯著。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據不完全統計,39所高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共建設了各類試驗站300余個,院士、專家工作站500余個,各類農業推廣示范基地和特色產業基地近1400個,服務涉農企業1700余家,示范推廣新成果1萬余項,新增產值近6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