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線南昌3月26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葉雨婷)今天,教育部在江西南昌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2018年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有關情況。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李秋玲表示,寧夏創新教師退出機制。從2011年起,針對歷史遺留的民辦轉公辦教師數量多、年齡偏大、長期生病等突出問題,在全國率先建立了教師退出機制,對符合條件、自愿申請的教師提前辦理退休手續,三年時間共有6155名教師退出教學崗位,騰出的編制全部用于補充青年教師。
李秋玲表示,寧夏是西部欠發達地區,自然條件艱苦,教育基礎薄弱,教師數量不足、結構不合理,鄉村教師能力弱、待遇低,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短板?!盀榇?,我們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均衡發展的重中之重,在創新體制機制上下功夫?!?/p>
“完善教師補充機制。通過特崗計劃、公費師范生安置及事業單位招聘等方式,近10年累計補充教師2.5萬余名,占中小學專任教師總數37%,教師隊伍平均年齡由10年前的45歲下降到39歲,專業化、年輕化水平大幅提升。2013年開始實施地方公費師范生項目,累計定向培養中小學教師1400名,重點解決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教師短缺問題?!崩钋锪嵴f。
此外,李秋玲介紹到,寧夏建立動態管理機制。針對城鎮化進程加快、學齡人口不斷變化的現實,建立了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動態管理機制,每兩年對各市、縣(區)中小學編制核定調整一次。2015年以來,全區調整中小學教職工編制近4000名。
李秋玲表示,寧夏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學校教師和特崗教師補貼標準每月人均山區900元、川區500元,最高達到1800多元。對連續在農村中小學校工作15年、25年且目前仍在崗的教師,不設門檻和職位限制,分別有2255名教師直接評聘中級職稱、有4419名教師直接評聘高級職稱。將自治區特級教師的評選比例由1.5‰提高到3‰。實施鄉村骨干教師支持計劃,各市、縣(區)每年按10%的比例評選認定鄉村骨干教師并給予獎勵補助。